什麼是輔導課?
針對領航學生語言訓練方面的加強,由於學校對領航項目的學生要求會更高,所以被歸類在“加強培養”的計劃當中。這份計劃其實就是額外安排的輔導課,跟更多來自台灣的母語人士交流與接觸,幫助他們順利完成未來Capstone的版圖。
雖說輔導課也是一門課,但其實對學生來說是一門相對輕鬆的課,整堂課下來像是在聊天,但輔導老師必須是有意識的在聊天,多少都是要和課文或是最近學的內容有關的平行話題在做延伸。所以這門“看起來像在聊天”的輔導課還是需要經過設計的,只是你所創造的課程方向與指引,讓學生有很大的說話空間。

Ipad+apple pencil
平行話題
輔導課建議
複習課
我不太建議用電腦,從我上輔導課的經驗來看,其實經常需要“寫字”,低年級可以簡單做個學習單測驗學生學習狀況,高年級經常需要做筆記,統整學生比較容易出錯的地方下課前給予反饋
這部分很重要,大小課老師沒時間一個一個學生單獨指出問題也不妥當,所以輔導課的糾錯一定要確實,學生才會進步。
中高年級以上大部分的輔導課都是平行話替做延伸,訓練學生成段表達的能力。比較需要注意的地方是『讓學生說給你聽』
工作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那些愛胡說八道的學生才是能把語言說得好的人。學生說的內容和想法其實並不重要,語法和用字只要是正確的就是『很好』。因為這是語言課並不是知識課。
比較長發生在初學中文的學生身上,一步一步慢慢來,把語言基礎打扎實,高年級的路才會走得順
低年級的學生,老師必須極大程度上限制自己的語言。也就是大小課還沒說、還沒教的部分,就不要出現在輔導課上,輕則學生忘記因為不重要,但重則學生因混亂失去自信,進而導致初學學生放棄學中文。
胡說八道才能把語言學好?
這是一種形容,其實說白了就是不要把自己的想法、看法以及觀念灌輸到學生身上,更別說糾正他們的價值觀了。要記住只要語法跟用字淺詞沒有問題,他說什麼都是對的。
至於上課到底該不該瞎聊?該不該胡說八道?這並不是該不該的問題,只是對我來說是一個適合我和學生的上課方式。以下是我的心得:其實師生之間指鹿為馬在語言課並不是壞事,倒是可以延伸去問許多問題,正常典型的答案會讓課程容易無聊而且很考驗老師延展話題的能力。只要跟課本主題有關連,輔導老師尺度拿捏好其實多帶點幽默風趣的方式去上輔導課,學生會更喜歡的。比方說一年級後期你可以問:『你想喝不想喝可樂加味精?味精不能加在可樂裡面嗎?鹹的不好嗎?那你寒假會請朋友喝嗎?朋友會覺得怎麼樣?』其實你只用了短短幾句話,就能讓學生不斷闡述給你。
跳脫傳統思維框架
教久了,你會發現美國學生跟台灣學生幾乎是呈現一個對比狀態。
就我個人經驗,台灣大學生你要找到不斷想說話表達的學生其實很少,經常是老師要點人,該學生才會免強擠出一兩句話回答老師問題。表免上看就是個很典型的教學,老師教學生學。但天知道學生是否真的學進去,還是只是為了應付考試並非真的是自己學會並可以應用的?
美國完全相反,你可能一個段落講完好幾位學生就紛紛舉手嘗試表達自己的意見。不一定是你說錯,但美國學生是會去質疑課本內容並表達自己看法,甚至提出解決方案的,說話的機會留給他們,我們扮演的是傾聽者的角色,當你的課程設計方向明確。在方向沒有偏離的情況下盡可能讓學生自己走向你設計的目的地。這堂課就是成功的。
Our team
Our strength lies in our individuality. Set up by Esther Bryce, the team strives to bring in the best talent in various fields, from architecture to interior design and sales.
Esther Bryce
Founder / Interior designer
Lianne Wilson
Broker
Jaden Smith
Architect
Jessica Kim
Photographer